为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月12日,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暑假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盐湖公园开展实践调研活动,通过亲身融入、切身体会来了解彝族火把之夜的民风民俗,探究思考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有效路径。
火把文明 内涵丰富
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有其悠久的历史,循序渐进,传承发展至今。这个过程中,火把节的内涵也在随着时间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完善,在形式上日益多样化,在规模上不断扩大,火把节从一个小型的民间节日成长为一个大型的地方性节日盛典活动。实践团着眼于火把节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角度出发,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地实地调研火把节当天当地的民风民情,探索火把节所蕴含的丰富特质。
(图为火把节火把燃烧场景)
火把舞动 热情传递
实践团成员以小组的形式,亲身参与了彝族人家打火把的场景,感受到了火把节浓厚而又热烈的节日气氛。火把节当天,人们着节日的盛装,持点燃的火把进行游行、舞蹈,甚至还会有人在火堆上赤脚跳舞,表演独特的民族文化。从一位彝族百岁奶奶那里,实践团成员得知了打火把这一习俗的起源:传说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火把节要所杀的猪羊鸡等牲畜则是为了赔偿天神。
(图为打火把场景)
火把之夜 文化交融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暑假实践团在此次实践中,参与了彝族人民火把节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体验了个民族文化交流的氛围。凉山彝族火把节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其意义不再局限于传承火把节的内涵和仪式,而成为当地各民族和睦共处、共享互动的重要平台,是当地政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
通讯员:冀志宏、刘珊珊、任冰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