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和传授材料成形制造理论与技术,即基于热、力及其它物理场对材料的作用原理,使材料发生流动、结合或改性,实现各种零部件的精确、高效、低耗成形的制造技术,具有“成形与控性”双重作用,因此成为研制、生产零件部件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在汽车、高铁、飞机、火箭、卫星、船舶、计算机、手机、家电等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材料工程与控制工程交叉融合,发展出精密成形、超大型/微小型构件成形。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面向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建设了“基础原理-创新工艺-智能装备”为新架构的知识体系,包含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基础、材料成形理论基础和材料加工数字化与智能化四大类核心课程;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建设了塑性成形(模具方向)与焊接成形(焊接方向)两大课程模块;针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建设有潘际銮院士班,实施“学业导师”制度,使本科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使全部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科研攻关。近年用人单位反馈,本专业毕业生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三、师资情况
本专业依托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工程学科,本专业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与硕士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经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形成了一批以教学和科研成绩均较突出的教授为主导力量,以刻苦上进、学业成绩突出的年轻博士为生力军,以教学为载体,科研为纽带的职称、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型队伍,目前共有教师31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11人、实验教师3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25人。
四、课程体系
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和专业特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厚基础”的同时加强“个性化”,按照“基础知识大类培养“的思路,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传热学、现代工程图学、机械CAD技术及应用、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互换性和技术测量、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设备、材料成型控制基础、材料成型质量检测、有限元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材料现代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基础。
按照“专业知识分流培养”的思路,建设了“塑性成形(模具方向)”及“焊接成形(焊接方向)”两大课程模块,分别开设专业核心课程:
(1) 塑性成形(模具方向):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性成形数值模拟。
(2) 焊接成形(焊接方向):焊接结构学、焊接概论、喷焊与喷涂、弧焊电源、材料焊接性、压力焊与钎焊、先进材料焊接、增材制造技术及应用。
并按照个性化发展思路开设专业选修课、创新研修课、新生研讨课、素质教育课、创新实验课等。
五、科研实践
为了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跨界整合、融合创新能力, 本专业依托“复杂轨迹加工工艺及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焊接机器人与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焊接自动化装备湖南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智能制造与可信智能计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材料实验室等资源,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构建了良好的平台。根据各平台特点,形成不同年级学生逐层递进的创新实践平台布局,使全部学生都能够成为科研项目的参与者。根据参与的教学实验、科创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不同环节,进入不同的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和研究工作,实现毕业设计项目化全覆盖。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为基础,参加各项创新竞赛,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比赛、全国大学生焊接大赛等各类大赛奖励。
六、学生学习生活
知名教授指导学习、大量先进设备操作使用,助力掌握前沿科技;课题组“大师兄”文化助力快速融入团队生活。同时,本专业建立了1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和洛阳一拖集团为省级优秀实习基地、1个校内实习和创新基地(工程训练中心),主要选择上海宝武钢铁有限公司、上海锅炉厂、上海汽轮机厂、洛阳一拖集团、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中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作为本专业稳定的生产实习合作单位。
七、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继续攻读研究生、进入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工作等。其中,每年读研深造的人数占应届毕业生的近60%,众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骨干企业的技术领军人物,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杰出教授和专家学者。
深造院校: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
就业可在传统和新兴产业链的制造和加工领域从事材料加工与制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与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就业范围主要集中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载、海洋工程、材料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电子、新能源、工业软件应用等领域骨干企业。
就业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车、大众、华为、中兴、宝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比亚迪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