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依托“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所属工程学科为全球ESI排名前1%一流学科。在学科创始人我国知名学者袁龙蔚教授等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开创流变力学学科分支,形成具有自己研究特色的学术流派,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在国内有一定学术地位。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一、专业简介
工程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可以在机械、土木、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环境保护、材料与加工工艺、电子工业与信息科学及国防建设等工程科学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解决与宏观、细观和微观等结构有关的复杂科学和工程问题。
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缺的作用。工程力学既注重基础理论和实验的研究,更注重先进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数值计算手段的应用以解决复杂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湘潭大学恢复建校的1974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工大等高校调入的教师组建了力学教研室。1982年,成立流变力学研究所,确定为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983年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正式确定机构和编制,成为全国唯一以流变学为研究主体的研究所。1986年,获得国内第一个流变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确定为省“211”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获得“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从2001年开始,力学学科确定为湖南省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2003年,获力学博士后流动站。经学校资源整合,2007年获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工程力学专业成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建设的特色专业;2017年,获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工程力学专业获批湖南省一流专业。
力学学科从无到有,开拓进取,在学科创始人我国知名学者袁龙蔚教授等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工作,以及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流变力学学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过50余年的学科建设,本学科已组建一支实力较强的学术队伍,形成了具有自己研究特色的学术流派,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在国内有一定学术地位。
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大批国家、省部级科研和教研项目;承担和完成了企业委托开发的一大批横向合作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能源部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一批代表性成果,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千余篇,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教学科研成效显著。
本学科目前拥有一支重视基础教学,治学严谨、勤恳敬业的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工程力学系现有专职教师21人,9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12人,各级骨干教师5人,硕士生导师20人,博士生导师13人,2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学术组织兼任理事及以上职务。工程力学系已形成一支高、中、低职称相结合,以高级职称为主;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力量雄厚、素质高且充满活力的稳定的主讲教师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改革中锐意创新,以小班课堂教学为基础,侧重夯实基础理论、突出数值模拟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第二课堂(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研等)为引导,逐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侧重个性化和综合素质培养,突出科学研究能力的系统培养。教学效果和成绩显著,考研率和就业率均名列学校前茅,逐步形成了工程力学专业的教学特色和优势。
通过不断深化专业改革,近3年来本专业承担7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生获10项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获2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竞赛奖,100余人参加科研实践,15人次参与发表高级别SCI论文11篇,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有良好的效果。其中学生参与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大突破。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熟悉工程力学学科基础理论、工程设计与实践应用方法,具有工程科学基础及机械、土木和材料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力学理论基础、基本实验技能,较强的工程结构设计、计算、分析及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各种工程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或大型工程计算及设计工作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课:工程力学导论、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程、力学建模与数学软件、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方法、电工学及实验。
专业主干课:弹塑性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固体力学、工程结构分析。
四、就业方向
随着以绿色和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高知识高素质高创新性人才的社会需求急剧增长,本专业未来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的人数比例要超过50%,主要分布在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专业与绿色和智能相关的子领域;直接就业的领域主要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新材料等。就业方向的总体特点是极具创新价值的设计和研发的基础与应用方面。